[報導] 探訪雙性戀 你是那46%嗎?
2009年04月07日 14:48 来源:上海壹周
http://www.douban.com/group/topic/7974101/
「雙性戀處在“頻譜”的中間位置。大部分人都是“兼色”的,不過有傾向性,不排除這種傾向性會發生變化。如果以次理論計算,金賽得出的結論是,屬於這五個等級中的人數占到整個人口的46%。」
(夜註:參考《異同之外:雙性戀》一書的整理,事實上金賽統計的男雙性戀約佔男性人口15%,女雙性戀約佔女性人口7-8%,判定標準是過去三年內曾和男女發生性行為;此統計已扣掉偶然性性行為,和近代研究相近。另,作者克萊恩醫師提出的性向表格顯示,人類情欲至少有七個面向,遠比金賽量表呈現的多元。)
「恭喜你,千萬不要困惑。因為你選擇的範圍要比別人大一倍,異性戀只能選擇一半的性別,但現在整個世界都在你的眼前,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啊。」
■文/本報記者楊揚周逸 圖/CFP(部分由受訪者提供)
有 一種花被稱作雙生花,並生一枝,花開兩朵,一朵向陽,另一朵背光。從萌芽那一刻起,被選定背光的那一朵就註定了一生都不能見到陽光。打開百度“ 天堂的淼淼”吧,整個貼吧都是旁觀者為一個“再也不哭了0913”的ID開的紀念帖。去年年中,這個自稱“小魚”的ID在百度BL貼吧發帖敍述自己同性愛 的故事,幾個月以後,因無法接受他的同性戀人“耗子”最終選擇與異性戀女友結婚,“小魚”選擇了以自殺來結束這段講述。現在,“天堂的淼淼”吧中有很多人從聲討“耗子”,漸漸轉向聲討徘徊在同性戀與異性戀之間的雙性戀。這個長久以來模糊的人群在這一事件中,開始以極負面的形象浮出水面。
講述:感覺對了就可以
26 歲的小歐從事廣告行業,目前處於空窗期。她的第一個女朋友是大學時認識的一個“T”(即在女性同性戀中偏向男性角色的一方)。小歐說:“之前有過幾個男朋 友,遇到她的時候,也沒有特別掙扎,比如擔心自己是不是從此就變成同性戀啊、或者是不是會遭到什麼譴責啊,完全沒有。相互有感覺,然後很自然就在一起了。 ”
小歐說的“在一起”包括戀愛、同居、性行為等意思。她們和她以往的那些異性戀人一樣,“也會甜蜜,也會吵架,也會和好”,甚至在戀愛一年後,也因為“移情別戀,有人出軌了”而以分手告終。此後,小歐又相繼有過幾段戀情,但她說:“男的女的都有,但絕對不會同時和男性女性戀愛,這就和你不能同時和兩個異性戀愛一樣,這是腳踏兩條船,無論他們的性別是什麼!”
“ 每一次戀愛,事前沒有刻意設想過對方的性別,順其自然,在一起也沒有因為另一種性別的交往經歷而產生障礙。”小歐談起情感經歷顯得很輕鬆,“對方問就直 說,當然,不問我也不會主動說。”小歐表示,即使對方知情,同性戀情經歷也從未影響她的異性戀情:“剛剛知道的時候,異性戀人會有點小吃驚,同時也比較好 奇,除此之外兩個人的相處就沒什麼特別。”相對而言,反而是同性戀人會比較在意她的異性戀情:“怕我們戀愛的激情消退了,我最終會選擇回歸主流。”——小歐長相古典,眼風細長,嘴唇小巧,屬於“P”(即在女性同性戀中偏向女性角色的一方),“gay圈普遍討厭雙性戀,認為他們腳踏兩條船,這種莫名的情緒幾乎是公開的。”
小歐並不介意任何關於身份的標籤,“同性戀,雙性戀,異性戀,我算哪種呢?無所謂,別人認為我算哪種都可以。”——只是這個“別人”不包括父母,也只有談到父母,小歐會表現出遲疑、猶豫和不肯定:“ 他們當然不知道,只曉得我換了幾個男朋友。”甚至有一年寒假,在異地求學的小歐帶著她第一個同性戀人一起回家,“很簡單,對爸媽說是好朋友,沒有人會懷 疑。”——女性之間從小就以親密的手挽手、共睡一張床說悄悄話等表達友好,此類行為不會引起任何異樣的關注。這一社會共識使得小歐很輕易地在家人面前隱瞞 了她的同性戀情。
“沒必要讓他們知道,他們又理解不了,反正總有一天我會找一個男性結婚生孩子。”小歐給自己定的結婚界限是“30歲之前”:“當然也沒必要讓將來的先生知道,婚姻和戀愛是兩回事,男朋友可以無所謂,但是丈夫……既然結婚就不要讓對方心裏有什麼芥蒂。”
與 異性戀人結婚,這是很多雙性戀者在權衡情感、家庭、社會、道德壓力後作出的選擇。“耗子”如此,小歐亦然。他們中的很多並非萬不得已才在同性和異性中加以 選擇,而是瞭解自己雙性戀身份的同時,就已經作了決定。這樣的決定並不妨礙他們與同性戀人交往,同樣,同性戀人也很難改變他們最初的決定——這正是很多同 性戀者厭惡雙性戀者的主要原因。
親歷:只當一切都是假的
記者跟隨小歐開始了尋找意中人的探訪。
“ 西廂房”位於北京德勝門附近,是“圈內”知名的女同酒吧。這間四合院式的酒吧並不大,只占了整個院子的西廂房。離酒吧十幾步之遙的院子門口,坐著一個看門 的老先生,意圖進入的男性會被老先生友好地告知“此地勿入”。週四晚上8點半,音樂輕柔,吧台前坐著零星兩三個人,這個時刻這裏還很冷清。
大 多數人都是結伴而來的單身者,“至少看上去是單身”,小歐提醒說。T和T,P和P,“有伴的除非和朋友約好,否則不常來這裏。”——這是北京最著名的兩家 女同酒吧之一,另一家叫做“風吧”,“那裏小孩子很多,十七八歲,好奇加一點叛逆,真正的同性戀其實不多,就是圖個新鮮。”小歐說,相比之 下的“西廂房”:“目的性非常明顯,大家都是成年人,來這裏無非就是找伴。”
晚上9點過後,酒吧開始熱鬧起來。一個穿著牛仔外套,坐 在對面打量小歐許久的“T”走上前來,自我介紹“我叫阿天”,並以“你們是不是一對兒”的詢問為開場白。“一般如果一個T一個P坐在一起,別人會默認為一 對,不太會主動上來問,但是兩個都很女性化的坐在一起,就有多種可能性。”小歐悄悄告訴記者。
得到否定的答案,阿天隨後將她的同伴阿謙 介紹給我們。阿謙穿一身休閒西裝,剪男式的短髮,身材清瘦修長,從外表上無法立即判斷出她的性別。交談圍繞著個人情況,在回答關於職業的問題時,小歐毫不 猶豫選擇了“我們是開卡車的”這樣一種顯而易見的謊言,“她們說的你不用當真,自己也不必說真實情況,這裏講的都是假的。”小歐事後解釋,“你也不用挖空 心思編造謊言,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。這也是保護自己的方式,來來往往的人太複雜,有些可能就抱著其他目的而來。所以第一次相識幾乎沒人用真名的。”——這 在同性戀酒吧中,是常識。
不到半小時的聊天以一方留下手機號碼結束,“也有聊得好當晚就一同離開的,”至於之後是一夜情、開始交往,還是長久的戀愛關係,“這都說不準的。”小歐說。
一個月後,小歐來電告知,她已結束空窗期,開始與阿謙交往。但此後多次反復,分手、和好、又分手。“她是絕對同性戀,完全排斥男性。但我不是,我們只是現在在一起,”小歐說,“我還是要結婚的,這個想法從未改變。”
美國著名性學專家金賽在其《性學報告》中指出,如果以絕對同性戀與絕對異性戀為兩極,當中按照不同偏向程度可以劃分為五個等級,純粹的同性戀和異性戀處於“ 頻譜”的兩端,雙性戀處在“頻譜”的中間位置。大部分人都是“兼色”的,不過有傾向性,不排除這種傾向性會發生變化。如果以次理論計算,金賽得出的結論是,屬於這五個等級中的人數占到整個人口的46%。
交流:網路時代的幸運
有一個名叫“深秋小屋”的女性藝術文化網站,創辦到第九個年頭,已經擁有將近7萬名會員,其中不少是雙性戀者。網站站長兼總策劃dongdong說,她在這裏接觸到的雙性戀者比想像中的多。“按照國外的一些研究,雙性戀者要比異性戀者還多。”
dongdong說,雙性戀者往往遭遇到周圍的不理解。因為一提到雙性戀,周圍人的聯想往往是3p、濫交、愛滋病甚至“陰陽人”。dongdong平時熱愛創作,在她的文字創作中,經常會以雙性戀為題材。她覺得這個群體同樣需要被關心和正確對待。
“我願意站出來為雙性戀者正名,是因為我覺得沒有人在為雙性戀發聲音,造成了很多人對這個群體的誤會。我想讓大家瞭解這樣性取向的人並不是你們想像的這個樣子,他們都很正常地生活著。”dongdong說。
其實對雙性戀瞭解越多就會越覺得,正常的雙性戀者跟所有人一樣,戀愛就是戀愛。只不過雙性戀更類似跨性別人士,很多雙性戀者自己對身份也感到模糊和不認同。 在性向上,他們不像同性戀或者異性戀那麼斬釘截鐵,愛誰就是誰。雙性戀本身就有兩種選擇,但是現在社會只給了他們一種選擇,要麼同性戀,要麼異性戀。很多 雙性戀就在兩端左右搖擺、困惑。這種搖擺的過程是痛苦的。
“傳統的女生會跟我爭論,她說一定要結婚,一定要生孩子,生孩子是讓你成為女人的一個過程。”dongdong反問:“你一直在告訴我應該怎樣,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心裏的聲音究竟是什麼?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”女孩無言以對。
這兩年dongdong一直在參加國內外關於同志、跨性別的講座和培訓班,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群,聽見了很多不一樣的聲音。但即使在跨性別人群已經引起人們重視的時候,雙性戀還是很難浮出水面。
目前在亞洲,只有在臺灣地區有一個名叫“bytheway”的雙性戀組織,是由幾個女孩發起的。但是這個目前最有規模的雙性戀組織在各種性向交流的聚會上也 很少能有機會參與和發言。“因為沒地位。連同性戀也會對雙性戀感到很排斥。”(夜註:台灣Bi the Way.拜坊,成員有男、女、跨性別雙性戀,成立以來得到各同志團體的支持。)雙性戀的人往往不敢把自己的身份公開,因為這個社會的法律或者倫理道德讓他 們只能有一個選擇,否則就會被認為是有悖常理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很多雙性戀到最後就會歸結為一種性向的人。
“其實很多女性是在結婚以 後才發現自己是雙性戀的。現在我們有了很多的資訊,在青春期的時候就能明白自己可以有很多選擇,這對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性向是有幫助的。”dongdong 認為雙性戀絕不是病,更不是罪,“很多人會說:你應該結婚,應該如何。但‘應該’不代表正確,在框架裏盲目走路,才是虛度的人生。”
心態:無法確定的猶豫
雙性戀擁有比異性戀或者同性戀更廣的選擇範圍,自然而然,他們的煩惱也加了倍。織顏kitty是國內唯一一條800免費同志熱線“智行熱線”的上海地區協調 員,她自己也認同雙性戀。每週六下午,她都會在電話那頭傾聽來自女同志的煩惱。“10個電話中,就有一兩個是關於雙性戀困擾的。”這條熱線已經在上海悄悄 開通了三年多。
“我的女朋友愛上了男人或者我愛上了一個男人。”電話那頭以這樣的方式開端,聲音很沮喪。這時候,織顏kitty就會很自然地告訴她:“恭喜你,千萬不要困惑。因為你選擇的範圍要比別人大一倍,異性戀只能選擇一半的性別,但現在整個世界都在你的眼前,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啊。”
她 說這樣說的目的是,首先為對方注入一點積極的信號,讓她明白自己不是一個“不好的人”。“雙性戀最容易被人誤解為‘男女通吃’或者‘濫交 ’,他們很怕被排斥。人都有從眾心理,總是希望在一個群體裏有安全感,當這種安全感面臨被破壞的時候,就會感覺到特別害怕。我是不是?萬一是了怎麼辦?好 像自己得了某種絕症一樣。”織顏kitty首先要做的,是讓對方知道這不是病,然後要健康地、平衡地看待這件事。
另一個主要的心理困頓來源於對未來的迷茫。“現在喜歡女孩子,如果又有一個中意的男孩子出現了,我該怎麼辦?”這是很多雙性戀者止步不前的原因。
“ 很多東西其實越著急越迷茫,當你喜歡的人出現的時候,答案就會出來。只要遇到一個喜歡的人,無論他是男的還是女的,就去喜歡他,這就是答案。很多人認為徘 徊在男女之間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,但事實上正常的雙性戀每次也只會談一個朋友,如果腳踏兩條船,在雙性戀的世界裏一樣是不對的。這就跟正常的談戀愛一樣。 ”織顏kitty說。
織顏kitty這樣的專業心理輔導者反問:異性戀和一個異性生活在一起,一輩子就不會變了嗎?他也會喜歡別的人啊!這是所有的群體都會遇到的。女人也可能追著花心的男人問:“你到底愛不愛我?”也可能困惑於“我愛的到底是誰”?這對於異性戀和雙性戀而言都是一樣的。
西方著名的“酷兒理論”對此作出了另一種論斷,“酷兒理論”關注流動和變化,並不將男女同性戀身份視為某種具有固定不變內容的東西,而是把身份視為不完整的、局部的和變動的。
專家:正確看待邊緣人群
相對於顯著邊緣的同性戀人群,雙性戀者更偏向於“灰色地帶”。李銀河將此人群同樣歸為“具有特殊性傾向的人群”,即國際上通常以LGBT(女同性戀者、男同 性戀者、雙性戀者、異性者)稱之的人群。她認為,這些人群由於其與眾不同的性取向,有特殊的需求,也比較容易受到歧視。在各國,他們都有合法注冊的社團, 中國也應當批准他們註冊成立社團。
知名同性戀研究者張北川教授則從防止愛滋病的角度揭示,與異性結婚的男性雙性戀者,很可能在同性性行為和異性性行為的過程中帶來愛滋病的交叉感染。他認為,同性戀者也是多元化社會中的一個群體,呼籲社會給予同性戀人群更多的包容和理解。
廣州中山大學“性別教育論壇”召集人艾曉明教授認為,“男女平等”的提法設定了人類的性別只有兩性。但實際上男女之間有很多過渡。男女兩性只是設定了一個異 性戀關係,實際上還有男同性戀、女同性戀、雙性戀,等等。“在這中間數出來的性與性別有超過10個。所以當宣揚平等時,應該是人人平等,所有的性別、性取 向都是平等的。平常講到人人平等時,就預設兩性平等,沒有去想所有的性別一律平等這些問題,沒有考慮如何取消性別壓迫的問題,沒有考慮建立在性差異、性別 差異上的壓迫。所以,最起碼的男女平等就是所有的人、所有的性取向、所有的性別表達平等……”
留言列表